top of page


文化價值
在日治時期,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,並在台灣建立了約兩百座神社。桃園神社便是其中一座,選址依山而建,視野開闊,能遠眺西南方的桃園市區,並清楚地望見市中心的開漳聖王廟,象徵著守護當地百姓的意義。
隨著日本戰敗及台日斷交,許多神社因缺乏信徒而面臨拆除或改建的命運。桃園神社也在民國三十九年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。該建築沿用仿唐式風格,並選用優質的台灣檜木作為建材,經過文史藝術保護,特別得到了妥善維護,成為目前台灣及日本境外唯一保留完整的神社建築。
忠烈祠現在文化價值
現在的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,保留了完整的建築群,包括安置個人靈位的「本殿」、供信眾參拜的「拜殿」、神職或管理員辦公的「社務所」、供民眾洗手漱口的「手水舍」等設施。園區內還有鳥居、石獻燈、高麗犬、銅馬雕塑及神社參道等設施。建築材料以檜木和杉木為主,質地細緻,並搭配保留完整的大木結構,樑柱以嵌接方式固定,工法嚴謹,展示了工匠的巧思,進一步突顯了神社文化園區莊嚴樸實的美感。若順著地勢登上成功路旁的階梯,便能看到神社文化園區前方筆直的參道,該參道將中門與拜殿相連,並可一路通往桃園車站。園區四周被松柏古樹環繞,環境清幽,綠意盎然,古色古香。每到春天,櫻花綻放,粉嫩的花瓣為神社園區增添浪漫氛圍;而秋天時,園區前的庭園和停車場周圍,則可欣賞到楓紅的美麗景象,四季風光各具特色。
bottom of page